我因此感受到双重的幸福--周炳涛

发表时间:2022-12-24 16:10:24



      最初见到他,是在婺源四省五地农民画展的活动中。在见到他的人之前,我先见到了他的画。他的画被悬挂在东侧展墙的第一幅,也近乎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幅。署名《晒秋》,画的是婺源农村秋季最典型的一个晾晒场景。五颜六色的晒台下,除了黑色的大地,人物、瓦房都由青白两色组成,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过目不忘。大面积的青白色,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清明上河图般的历史感,有舞龙的欢快,庆收的喜悦,劳作的踏实,生活的甜蜜……仿佛穿越了时空,如梦如幻的晒秋将过去与现代串联到了一起,如同大地将春天的播种与秋天的收获连接在一起。


      我看了一下作者的名字--周炳涛。随后我开始在人群中关注这个叫“周炳涛”的人。中等身材,大约四十岁左右。一对剑眉下,有一双略带忧郁的眼神。我发现他很少讲话。他总是像一个旁观者一样,观察着周遭的一切。我不知他是否知道我在悄悄观察他。这种观察无关乎性别,而是作为一个作家,我深知相比于那些口若悬河的人,他或许有更深刻的思想与洞见。
      我决定要写他,但是直至我离开婺源,我都未曾与他说过一句话。他总是安静地坐在某个角落,我也不曾想去打破这样一种远距离的观察。


最具“中国范”时代幸福感的原创绘画形式



周炳涛素描课一角

      直到今天,我无意中看到他的朋友圈,是他在教孩子们画素描的场景,仿佛是我误打误撞地闯入了某个美院的素描课,一下触动了我的心。于是拨通了他的电话。问他:“您原来是学西画的吗?还是一直就画农民画,也偶尔画西画。”“我从来没有学过西画,就是从小喜欢画画,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做画廊,做着做着就开始自己画。因为客人们喜欢油画,我就开始画油画。一开始我特别不喜欢农民画,很排斥,甚至觉得幼稚。但是别人让我画一幅试试看,结果我画了一个星期也没画出来。这才觉得不得了,原来农民画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后来我就开始钻研农民画。任何事情,只要认真去做,没有做不到的。我是2014年开始画农民画的,没想到,我的第三幅画就被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选中去联合国展览,当时我非常兴奋。从此就爱上了农民画。我在芦溪县城有个临街的三层门面,以前画国画、油画,画什么像什么,还很受欢迎。我还曾被邀请到广东画一幅一百多米长的五百罗汉。但是自从画农民画后,那些我都不画了,只画农民画。”

微信图片_20221224152952.jpg


      “为什么农民画对您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因为农民画可以画出乡情乡愁。可以将个人的喜爱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我将芦溪的民宿都画到了我的画里,通过农民画带动乡村旅游,用农民画做成衍生品不仅仅可以产生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农民画做成的文创产品来宣传芦溪。芦溪有比较深厚的传统文化,我想为我的家乡芦溪树立一张文化名片。所以我认为农民画一定要有区域性,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民画才更有根基。”
      “现在您每天都坚持创作吗?”
      “是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享受。我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因为我这个三层门面中一楼做了我个人的农民画展厅,二楼做了画廊,三楼用来做教学。现在只要不教学,或者客户一走,我就马上投入到农民画的创作中去。最近我在完成《婺源百米长卷》,已经画成了十几米,目前画的是江湾的景。虽然是长卷,但每一个小段都是一幅作品。婺源的地势东高西低,我呈现得是一幅幅鸟瞰图,婺源的山脉、水脉,都会呈现在这幅长卷中。我喜欢大场景。要将一张长卷画出来,不可能百分百的完美,但是尽可能做到最好。”
      “您之前画过长卷吗?还是这是第一次?”
      “我之前画过我的家乡芦溪。芦溪原先也是一个老牌的画乡,只是没有很出彩的作品。我并不能代表芦溪的文化,但是我希望我们芦溪的文化给人的感觉充满正能量。我的《芦溪长卷》高30厘米,长20米。不过婺源这幅比那幅大得多,这幅高70厘米,长100米。这对我是一个挑战。每画一处我都要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当地的百姓进行沟通。我希望有一天,有人可以从这幅画中找到自己儿时的记忆,或者梦里的老家。”


      “是什么促使您产生这样的想法?”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北京来的院士,当他看到我创作的农民画后,非常激动,说是那幅画燃起了他的乡情,让他看到了儿时的记忆以及成长中的场景。他觉得看着那幅画特别特别的舒心。后来我们芦溪政府就将我的那幅画作为礼物送给了他,我非常高兴自己的作品能给一位院士带去这样的心灵抚慰。还有一位女士,是我们芦溪本地的,年轻时嫁去加拿大。有一年,她与她的加拿大丈夫一同回芦溪探亲,结果在我这里看到其中一幅农民画,无比的喜欢,说是要把这幅画带回加拿大,这幅作品让她感受到家乡的氛围。她的先生很支持她,就把这幅作品买下来送她。这些都让我很感动。农民画具有其他绘画所无法传递的一种情感在里面。所以我不是要通过农民画赚钱,而更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就像您给大家写文章,不拿钱。您写王柏根王会长的文章,我看了四五遍,一遍又一遍地看。您写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无论画农民画,还是做农民书画,都需要有使命感。我曾将本地非遗整理出来,一个系列一个系列地画,不需要本地文化部门部署工作,而是自发的。透过画农民画,不但体现自身的价值,也守正创新,承担起传承传播本地文化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双倍的幸福感。”      




            “中国农民画,需要我们这样的精神去助力。我看到您也应邀参加了很多展览,且屡屡获奖。您对您自己的作品满意吗?”


      “获奖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未来。每画一幅农民画,我都用十二分的精力去画,不获奖我也很高兴。获奖了反而有些小遗憾,因为那幅作品就会像嫁女儿一样嫁出去了。”
      “未来在农民画的创作上您有什么新的规划吗?”
      “通过看您的文章,给我一种新的方向。农民画的创作应该更唯美,更时尚,而不是将传统文化的符合盖在自己身上。现在我们的生活,也会成为未来的优秀传统。并不是以前的才是传统的。所以我告诉自己,对自己笔下的每一幅作品都要认真地画。一定要传递正能量,怀着正心正念去画。就像您的文字,总是能触碰人的心灵,并引发一种相互的碰撞。”
      “说到底,无论写作也好,绘画也好,都是在写自己的心,画自己的心。所以我们需要用心地生活,用心地做事,也用心去观察生活,以及用心地感同身受身边的每一个人。”
      “是啊,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用情感、用思想、用心灵去看。譬如这次我画《婺源百米长卷》,虽然从芦溪到婺源坐高铁也需要三个多小时,但是我把婺源这件事当做我们江西人自己的事情来做。有时去一趟一待就是七八天,出去肯定耽误我自己的生意,但是有些东西不能以钱做衡量。”
      “是啊,钱固然重要,但生命中还有很多比钱更重要的事情。我这次回萧山,听红红主任说,您也到我们那里给农民画爱好者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培训,她也到您这里来进行过交流与学习。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经历。”
      “是的,王柏根会长也特意到芦溪来参观,到了我这里,相互就和走亲情似的。我通过认识他,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他的实干与包容,很值得大家学习。萧山的文化底蕴很好,很有团结性,这样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做这种事情,每个人无论能力大小,都尽量去付出,就一定会看到成效。”


微信图片_20221224153008.jpg



微信图片_20221224153011.jpg


      

      “您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有幸福感外,还有其他的收获吗?”


      “我现在也在学剪纸,当我静下来时,我的情绪是比较饱满的。一个人在名利的环境中会比较嘈杂,所以必须学会独自一人心无杂念。绘画、剪纸,都是很好的独处方式。”
      “剪纸也是自学的吗?”
      “全部都是自学的。一个人只要决定去做一件事,并且真的喜欢去做,就一定能做成。无论学农民画,还是剪纸,我都有些自己的小技巧。我虽然没有去专门拜师学习,但凡是到我手里的每一本画册或者相关资料,我都会认真研读,看到好的,就学着做,学着画,只要认真,没有什么学不好的。就像我的素描,凡是在我这里学过素描的学生,到了外面在同龄人中都是数一数二的。我对孩子用引导式的教学方式。譬如我自己有三个孩子,对孩子我没有特别要求他们学什么,但是当我带着孩子走到大自然中,我会对孩子说,树叶在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到了秋天会变成什么颜色……我教会他们自己去观察。老二今年十一岁,现在画农民画已经画得很不错。其实我并没有要求他学农民画,但是他自己喜欢。他自己有很多爱好,画画、舞蹈、体育、演讲,都非常好。”
微信图片_20221224153018.jpg



      “我想除了他的天赋之外,一定程度上受您的影响。不一定是在绘画方式上,很多可能是在心性与为人处世上。”


      “这倒是的,我是自由职业者,要干干净净画好一张农民画,心态很关键。我有特别自由的时间,但是我不会受环境的诱惑,始终保持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基本上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农民画艺术家都成了我的朋友,我们没有机会去专业院校学习,就自己通过微信相互交流。有时创作一幅农民画,要查很多资料,在一个画面里,即使在方寸之间,也要表达出足够的情感。”
      我对此十分赞同。透过周炳涛的每一幅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绘画的全部真心,以及他对家乡最深的爱,都在这一幅幅的画中呈现了。


《古城腾飞展新颜》


      以作者家乡芦溪三年大变化,五年新跨越主题为背景,以芦溪古城独角缩龙为主体,表达了芦溪攻坚脱贫共奔小康路的奋斗精神,龙身用丰收、渔业.马家柚、正大养鸡场、瓷业(农林牧渔工业)等内容充实寓意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幸福是勤劳致富奋斗出来的,芦溪民俗街的繁华和新城热火朝天的建设对比表现了芦溪人们生活水平幸福感的提高,整个画面洋溢着人们积极向上共奔小康路的热闹场景。


《乡村振兴牛起来》2018年浙江秀洲全国优秀奖


      作品取材作者家乡农村池塘斗牛的热闹场景,整个画面洋溢着农村生活的“本”“真”“野”,保持着人之初的灵性、自由、率真、朴拙。通过此作品可以看到农民画最扎根于田野沃土,数千年的中国农耕文明是它深厚的文化根脉,丰富的民间生活是它不竭的创作源泉,它是传统文化最直接的表达传播方式,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
      作者不同于既有的农民画概念,其以芦溪农民、乡土、江南风情为特色、以其他不同的绘画技巧方式、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追求,让画面更有乡情的怀念、更有乡愁的回味。
      农民画图形的造型特点是主观性夸张。画中图形多用简洁概括的手法,不求“形似”只求“神似”。在这概括的“神似”中,有着装饰性较强的形式美,这样的造型能把事物多方位全部特征都表现出来,既是生活中具体事物的具象描绘,更是作者主观意念的充分表现。构图饱满、场景全面、人物完整、画面丰满热烈是农民画构图的特点。


微信图片_20221224153028.jpg

《鱼龙竞渡》 2017年江西万安全国银奖


      取材作者家乡袁河端午龙舟赛事,赛龙舟是芦溪的传统文化,通过赛龙舟活动去体会和感悟出团结一致力争上游的拼搏精神,它不是写生也不是临摹,民间画艺术是生活性提炼创作,体现出原创的精髓。
      农民画区别于国画、油画、版画等专业画种,更彰显民间美术特征。
微信图片_20221224153032.jpg


《傩舞闹春》2015年参加赴奥地利中国农民画精品展


      江南芦溪汉族民间曲目,正月闹新春,家家耍傩神,男女老少要开工,元宵傩爷要归洞。耍傩神是为祈福人丁兴旺、消灾祈福、五谷丰登、驱邪逐病确保一方太平的舞蹈,它是省非遗传统文化项目,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也娱神娱人,谐趣逗乐,新年伊始大家在一起边奏民乐边舞动,热热闹闹、欢欢喜喜,既交流思想,又增进村民之间的感情。


微信图片_20221224153037.jpg

《民俗民宿幸福村》此画获2018年江苏南京全国典藏奖,2019年入选见证新时代《中国农民画精品典藏》


      老爸的记忆能在画面展示出来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农民画形式去创作让朦胧的、渐行渐远的民俗能看得见,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民俗文化就像洒落的珍珠深深的嵌在人们的生活和记忆里,只有农民画的艺术形式才能更好去展现和诉说它的魅力。让乡情看的见,乡愁留得住!
      农民画的创作不受时空限制,不受透视约受,作者与时俱进通过民宿乡村振兴概念让传统的民俗火起来,扎深不忘本的情怀,在体验博大精深民俗的同时爱上自己的中国文化。
微信图片_20221224153041.jpg

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二十四节气—柯城全国农民画作品展”


      新农村新农民,实现“中国梦”的情怀,勤劳实干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品不受透视约定概念,“讲情不讲理”,而是作者自己对想要表达的事物特定理解去创作,在一个画面有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视角相互交错展现出新时代新农民新农村的变化,充分去画天画地画自己的创作本真。此作品体现了农民画并不是乱涂乱画空洞的,它也有艺术内在的精神高度,它是乡村文明、农民思想智慧的结晶,它更真正突显了艺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规律。

微信图片_20221224153044.jpg

《丰收牛舞》2014年参加赴联合国总部纽约中国农民画精品展并被收藏


      描绘的是作者家乡传统庆丰收、崇拜生命、尊重自然、祈求来年丰收、激情碰撞的舞蹈画面。
      创作来源直接影响作品的本土特色,作品精神内涵要强,不能忽视地方文化背景,更不能缺少本土特色!


微信图片_20221224153047.jpg

《迎春接福》2017年全国文旅产品比赛中被评定为银奖


      画面采用多层角度去描绘作者内心表达,取材本地的民俗。交春之日为大吉,这天通过一系列传统活动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鸡抢如意寓意吉祥如意、五子登科、春风浩荡、五福临门、迎春接福,寓中讨巧去表达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反映人性中最本真、最质朴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整个画面欢快、积极向上!(文字:沈思源)


周炳涛在大地上描绘大美芦溪





周炳涛在给孩子们讲农民画里的中国故事

      周炳涛,萍乡市芦溪县人。中共党员,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文促会农民画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西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直致力于芦溪农民画创作,积极参与全国农民画大赛和研讨活动,近年来在全国农民画赛事中获得众多奖项,创作的作品代表芦溪农民画在联合国总部美国纽约、法国、奥地利等国外文化交流展出, 获评“十优农民书画家”奖等。

沈思源

中国当代作家、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首席艺术评论员、纪录片出品人、东西方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源点思想库创始人。

擅长透过文字洞悉人性,通过写作直抵生命本质。著有《何去何从》《漂魂》《水里的圣经》《返思录》《梦醒记》《太阳之子》《安之书》《孤独之美》《天才女人》《我的爱》《二囡家书》《必由之路》《走着走着就遇见了》《身心健康密码》《生命是一场喜悦的旅程》等多部长篇小说及各类文学作品。她一直坚守文以载道,将自己的思考和写作专注于探求宇宙的实相、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


注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电话:01062881189
邮箱:nongminshuhua@126.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路西小府甲23号  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
返回首页